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

不毛桃源~~大嶼山巴士線演義

大嶼山,人人知道是香港最大的離島。早於開埠時大嶼山已有人居住,然而因位置較偏,長期未有開發。而其人口增長,也就數十年來相當緩慢。本身大嶼山人口少之餘各聚落相當分散,人口稍多者只有東涌、大澳、梅窩等。雖然如此,來往這些區域之間,步行要花很多時間,故此巴士服務需求也就一直存在。

在新機場未興建前,入大嶼山一直倚賴位於梅窩的渡輪碼頭。但直至二次大戰後,大嶼山對內仍沒任何道路連接。直至1957年貫穿大嶼山南岸之嶼南路通車,才打破此一局面。1966年昂坪道,姜山道、東涌道相繼通車;而連接大澳的大澳道,則要到1971年3月29日啟用。



大嶼山地圖。由於環境局限,以前來往大嶼山並不過癮,一般只靠梅窩的渡輪碼頭。

大嶼山第一條巴士線可追溯至1960年。當時九巴於1960年4月22日在大嶼山開辦一條巴士線,起訖點大概分別是梅窩和石壁,取道嶼南道往返。只是當時九巴在大嶼山,卻要面對不少困難。

  • 路面──當時大嶼山以爛泥路居多,某些路段更未有鋪設一些像瀝青或水泥等物質,使巴士在長時間行走後,常現嚴重磨損。
  • 用車──由於路面惡劣、人口太少,使大嶼山巴士線只能用小型單層巴士。
  • 成本──因大嶼山人口少,通勤人流偏低,令九巴不需派出大量巴士到大嶼山,這便出現問題:倘不在大嶼山設車廠,便要常用渡輪把巴士運出市區;倘設車廠,以九巴在大嶼山的車隊數目,一樣沒成本效益。

因客量太少致虧蝕嚴重(1964年已年蝕十多萬,以當時生活指數計,相當於現在蝕百多萬),九巴終在1965年11月1日撤出大嶼山,所開辦的路線自此取消。

1971年大嶼山道路剛好落成,位置應為今日之大澳道。(香港年報圖片)

九巴之撤出,對大嶼山而言無疑是大打擊,蓋因大嶼山幅員比港島還遼闊,來往大嶼山各區,走路當然不可能。惟大嶼山通勤人流的確相當低,要找尋投資者經營巴士,誠難於上青天。最後只能由島上居民自行經營巴士。

當時共有三家巴士公司在大嶼山經營──德聯、昂平、大澳,皆由島民自資。不過這些公司一樣虧損纍纍,最後還在1973年5月齊齊合併,成為新大嶼山巴士(1973)有限公司,並於翌年4月1日取得經營大嶼山巴士線專營權。



剛取得專營權時,嶼巴手上僅41部巴士,全屬單層。截至1973年末,嶼巴全年客量只有175.3萬人次。這與紅隧巴士線比,當然是天壤之別,蓋因後者在1972年通車僅一個月,客量已有1230萬人次。當時只有梅窩才有渡輪出市區,儘管早期嶼巴有七條路線,一般還是以接駁梅窩碼頭為主。


嶼巴早期路線
編號起訖點途經道路
1梅窩碼頭←→大澳嶼南道、姜山道、大澳道
2梅窩碼頭←→昂坪嶼南道、姜山道、深屈道、昂坪路
3梅窩碼頭←→東涌嶼南道、東涌道
4梅窩碼頭←→塘福嶼南道
5梅窩碼頭←→石壁嶼南道
6東涌←→大澳東涌道、嶼南道、姜山道、大澳道
7梅窩碼頭←→貝澳嶼南道

註:
1. 1-5號皆於1965-73年間投入服務,然當時均沒路線編號;至1974年12月1日嶼巴重整路線,各線才配以後來之編號。
2. 6號線和7號線分別於1979年9月3日和1983年7月3日開辦。
3. 早期5號線原總站是大浪灣村(位處石壁隔鄰),然而於1977年3月1日取消;1978年10月22日重開,但只到石壁水塘。

因人口稀少,路面惡劣,半個世紀以來,嶼巴都只是採用小型巴士服務。圖為1983年嶼巴其中一款短身巴士,停泊在梅窩碼頭。(圖片由John Law提供)

早期的嶼巴不但以單層巴士為主,車身設計也甚為簡單。圖為1983年3號線單層巴士停泊在東涌碼頭。(圖片由John Law提供)

大嶼山乃郊區一個,以人煙稀少見稱。嶼巴路線客量之低,實環境使然也。唯一可喜者,乃每逢假日都有大量遊人前來大嶼山。尤其是自七十年代大嶼山被劃作郊野公園後,情形益見明顯。這使嶼巴假日客量,一般是平日4-5倍。以平日偏低客量比較,假日客源當然重要。

可是本身嶼巴車隊清一色都是單層巴士,其中部分更是短身車型。對於應付假日人潮,作用不大。之不過大嶼山路面本身真的極端惡劣,很多不是斜度達1:8,就是狹窄彎多,即使單層巴士行走,也一步一驚心。一個例證是:1973年7月姜山道單層嶼巴失事跌下山坡,釀成17人死亡,23人傷。雙層巴士一旦行走,究竟是否明智?

在再三考慮後,嶼巴還是決定引進雙層巴士,蓋因大嶼山部分路面在七十年代已擴闊不少,對雙層巴士行走大嶼山,締造有利條件。當時專利巴士只限使用英聯邦車型,而當時相關產品只有兩款:丹拿珍寶、勝利二型。丹拿珍寶性能較古老,引擎性能平平;反觀勝利二型上斜能力一流,引擎亦比丹拿珍寶先進。 自1980年起,嶼巴已分階段,買進15部勝利二型



本來買進雙層巴士是用來應付假日需求,但從經驗看,卻大失所望。


嶼巴的勝利二型在梅窩碼頭總站。圖中勝利二型跟上圖一樣,皆是行走塘福,也即是大嶼山南岸一帶海灘。這也反映雙層巴士在大嶼山,是大材小用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從數字看嶼巴假日客量是平日的4-5倍,但實際上最多人到的,主要是兩個景點──大澳和寶蓮寺。惟這兩處都是靠姜山道連接,而此路根本無法讓雙層巴士行走。這使嶼巴雙層巴士只能來往人流稀少的嶼南道,如貝澳、石壁。用載客量逾百的巴士行走客量偏低的路線,顯然浪費資源。而且嶼巴勝利二型共15部,對大型巴士公司而言「濕濕碎」,但對像嶼巴這些小公司,車隊所佔比例,實是偏高。

而即使要用雙層巴士疏導人流,也要單層巴士配合──先由雙層巴士連接梅窩到石壁,再由單層巴士在石壁接載乘客。顯而易見地,這只屬權宜之計,也缺乏效率。

數目這麼多,但又用不著,雙層巴士在大嶼山,顯然是浪費。八十年代末嶼巴購車取向已有轉變,改為購進五十鈴(ISUZU)單層巴士。此車特點是載客量適中,車價亦廉,合符嶼巴有限的財力。

在1992年冠忠公司收購嶼巴後,嶼巴車隊都像圖中五十鈴巴士一樣,換上了新款顏色。(圖片由Gakei Lee提供)

1991年乃嶼巴最重要的一年,蓋因這年嶼巴有新車廠啟用。新車廠設於梅窩,取代位於貝澳的小型車廠。同時嶼巴又與冠忠公司合作,開辦豪華巴士線來往梅窩至寶蓮寺,車輛由冠忠派出。自此嶼巴服務水平也得以提高。

1992年1月冠忠公司成功收購嶼巴。由於過往雙層巴士在大嶼山的失敗經驗,冠忠公司早已計劃放棄這些勝利二型。其中十部於1993年8月賣予城巴,作經營港島廿六條線之用。餘下五部則在1997年閒置於梅窩車廠,至2001年正式除牌。

自1992年被冠忠收購後,嶼巴車隊已與冠忠旗下旅遊車看齊。圖為一部五十鈴嶼巴停在梅窩。而此款巴士也是1990年代,冠忠公司旅遊車的標準車型。(圖片由Bobby Liu提供)



大嶼山發展一向以來都很呆滯,直至新機場計劃展開後才有所轉變。蓋因新機場正正位於大嶼山北面的赤立角,而鄰近的東涌也因而開發起來。由於新機場開發可帶旺大嶼山,對嶼巴而言又是一大商機。

事實上嶼巴早於新機場啟用前改動了一些路線。早於1992年有見6號線客量太少,嶼巴把之取消;1993年12月天壇大佛開幕,嶼巴在假日派出旅遊巴支援2號線;1994年3月14日開辦21(昂坪←→大澳),方便遊客一次過去兩個大嶼山景點;同年4月1日開辦23(東涌←→昂坪),只在假日服務;1996年5月31日開辦31(東涌←→大澳),平日行走。

嶼巴開辦的路線
編號起訖點途經道路
13東涌市中心←→梅窩東涌道、嶼南道
23東涌市中心←→昂坪東涌道、嶼南道、姜山道、深屈道、昂坪路
31東涌碼頭←→大澳東涌道、嶼南道、姜山道、大澳道

1997年青嶼幹線通車,來往大嶼山對外巴士線也投入服務,最早開辦者乃在1997年5月開辦的E31(東涌市中心←→荃灣碼頭)和E21(東涌市中心←→大角咀)。因地區專利權限制,這些路線皆非嶼巴營辦。大體來往新界的由九巴提供,來往市區的則是城巴路線。

大嶼山對外巴士線
編號起訖點途經地方開辦日期
E32赤立角碼頭←→葵芳地鐵站機場、東涌、青嶼幹線、青衣、荃灣、葵涌1997年12月30日
E42機場←→沙田博康村東涌、青嶼幹線、城隧、沙田市中心1998年4月8日
E33機場←→屯門市中心東涌、青嶼幹線、汀九橋、屯門公路1998年5月26日
E34機場←→天水圍市中心東涌、青嶼幹線、汀九橋、大欖隧道、元朗、天水圍1998年6月22日
E41機場←→大埔頭東涌、青嶼幹線、城隧、吐露港公路、大埔墟1998年6月22日
E22 藍田北←→赤立角碼頭東涌、青嶼幹線、呈祥道、九龍塘、龍翔道、觀塘1997年6月1日
E23彩虹←→機場東涌、青嶼幹線、西九龍快速公路、紅磡、土瓜灣1998年7月6日
E11機場←→銅鑼灣東涌、青嶼幹線、西隧、中環、灣仔、銅鑼灣1998年1月18日

另外也有不少機場特快線開辦,如A31(機場←→荃灣)、A41(機場←→沙田)、A11(銅鑼灣←→機場)、A12(柴灣←→機場)、A21(紅磡車站←→機場)、A22(藍田地鐵站←→機場)等,全部都是在新機場開幕後才投入服務。這些路線本身不經東涌,並非針對大嶼山居民。而嶼巴也開辦一些路線,來往東涌、機場以及大嶼山各區之間。

連接東涌和大嶼山各區的巴士線
編號起訖點途經地方開辦日期
A35機場←→梅窩東涌、東涌道、嶼南道1998年7月6日 
34東涌市中心←→石門甲東涌、東涌道1997年8月16日
36東涌市中心←→小蠔灣東涌、翔東路1998年1月27日
37逸東←→東涌北東涌1999年6月20日
37A東涌地鐵站←→映灣園東涌2002年9月2日
38逸東←→東涌市中心東涌2001年3月15日
3M東涌地鐵站←→梅窩東涌道、嶼南道2001年6月1日
11東涌市中心←→大澳東涌道、嶼南道、姜山道、大澳道1997年5月22日

註:
1. 3M乃於開辦當日,由13改編而成。
2. 34線所到的石門甲,位處東涌西南邊一村落。
3. 37A於2004年4月4日取消,只開辦了兩年。

自此大嶼山巴士線網絡也變得發達,除了有一些路線連接大嶼山各區至東涌外,還有連接至市區和新界其他地方。於是來往大嶼山便有了直接路徑,而不再依靠位於梅窩的渡輪碼頭。2001年5月嶼巴再重組旗下巴士線──取消5、7;開辦假日線7P(梅窩碼頭←→貝澳),來往嶼南路之間;31與11線合併,編號稱11。


大嶼山巴士線個別介紹

作於2003年末,並於2005年、2010年修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